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明末清初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朱耷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晚年取八大山人號並一直用到去世。
由於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他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的態度,把滿腔悲憤發洩於書畫之中。所以畫中出現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眼珠向上,以狀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個字聯綴起來草寫,形似「哭之」、「笑之」字樣。他還有很多隱晦艱澀的詩句跋語,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
代表作有:《松下鳴禽圖》、《荷花水鳥圖》、《藤月圖》、《魚鳥》、《山水圖》、《河上花圖卷》等。
作品欣賞
雜畫圖冊之五
紙本水墨六開
每開 縱30cm 橫47.5cm
故宮博物院藏
說明:
朱耷在五十九歲時,改以"八大山人"為號,以往諸號皆棄而不用。此冊作於五十九歲,是目前所見用"八大山人"署款最早的一件作品。
八大山人在臨川後,在繪畫創作上也開始以抽象、怪異的面貌顯現出鮮明的個性。此冊花卉蔬果和禽鳥的表現雖然仍保持了早期筆墨造型較為謹嚴的因素,但趨於誇張的造型與精簡概括的筆墨已經開始顯現。
松鹿圖軸
紙本水墨
縱181.6cm 橫96cm
故宮博物院藏
說明:
《松鹿圖軸》是八大山人七十六歲所作。八大山人晚年應人所邀創作了不少以松鹿為題材的祝壽作品,本幅是他這類題材的代表作。畫面縱向取勢,構圖巧妙:松樹主幹蒼勁樸茂,曲折彎轉成S形。同時,它又與土路形成一個大S形的走向;鹿在扭身回頭顧盼間,亦構成自然生動的S形體態。松、路和鹿三者以暗合的S形方式相互呼應,筆墨間妙趣橫生。
作者在鹿皮的表現上,沒有精心刻畫每一根皮毛,僅是在鹿的脖子、腿、尾、背部等處,象徵性的寥寥繪製數筆。這種以點代面地表現動物皮毛的畫法,體現了作者鮮明的創作個性和其一貫筆精墨簡的繪畫風格。
荷石水禽圖
紙本 水墨 縱114.4cm 橫38.5cm
說明:
墨筆畫湖石臨塘,疏荷斜掛。兩對水鴨或縮頸獨立。意境空甯,餘味無窮。荷葉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相間,並富有層次。八大山人曾自雲:「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石鬆,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可見其畫荷是觀察入微,靜觀悟對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妙趣自成。款署:「八大山人寫」,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雜畫圖冊之六
紙本水墨六開
每開 縱30cm 橫47.5cm
故宮博物院藏
說明:
墨筆畫湖石臨塘,疏荷斜掛。兩對水鴨或縮頸獨立。意境空甯,餘味無窮。荷葉畫法奔放自如,墨色濃淡相間,並富有層次。八大山人曾自雲:「湖中新蓮與西山宅邊石鬆,皆吾靜觀而得神者。」可見其畫荷是觀察入微,靜觀悟對而以意象為之,信手拈來。妙趣自成。款署:「八大山人寫」,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湖石魚鳥圖軸
紙本水墨
縱172.7cm 橫85cm
上海博物館藏
說明:
畫中一巨石自左向右斜向伸出。一隻小水鳥立於其上,仰頭望天,表情孤絕而幽怨。石下水中兩條白眼向天的大魚,自右向左的游來。大石用濃密的皴法,墨色也較重,因而整個畫面的重心偏向左邊。兩條魚兒的橫陳使畫面又趨於平穩。
魚的畫法是先用淡墨鉤畫出魚身,復以濃淡相宜的水墨點襯出立體的形體,最後在空出的眼白頂端用濃墨點上傳神的眼珠,魚兒便頓時神采奕奕。
此圖為八大山人七十歲時所作。
參考網頁︰
- http://www.cnartorg.com/cnart/art/gu_dai/zhuda/art.htm
-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94%90%E5%AF%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