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聖齊奧(意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常簡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意大利畫家、建築師。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他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奧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生平
拉斐爾出生於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羅倫斯之間馬爾凱省的一個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是公爵的法院畫家。拉斐爾在父親的感染下,拉斐爾年幼時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拉斐爾之母於1491年逝世,當時拉斐爾只是八歲,父親在1494年八月一日再婚。十一歲時成為孤兒,拉斐爾的正式監護人變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時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後來轉為跟隨貝魯吉歐的畫室學習繪畫,在1500年出師。 在1504年,21歲的拉斐爾繪畫了《聖母的婚禮》。此作品甚至超越了貝魯吉歐,不論是構圖或形象塑造也有創新。尤其是作品中聖母瑪利亞及其夫約瑟的端莊、文雅、畫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繪,均為罕見的作品。 1504年時,拉斐爾居留在佛羅倫斯,他受當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所影響,同時亦學習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構圖和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和風格,使他的風格日漸成熟,從而迅速和兩人齊名。 他所繪畫的聖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柔以及青春健美,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聖母》、《草地上的聖母》和《佛利諾的聖母》。1513年-1514年年繪畫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由聖母和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另外,《椅上聖母子》、《阿爾巴聖母》都是他完美無瑕的作品。 1509年,他被羅馬教皇朱利歐二世邀請繪畫梵蒂岡壁畫,其中位於簽字廳的壁畫最傑出。這些壁畫分別代表了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這四個人類精神活動,作品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他在這段期間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波爾申納的彌撒》、《波爾戈的火警》、《加拉泰亞的凱旋》等。他在23歲時繪畫自畫像及《西斯廷聖母》。而代表作是描繪一位學者的《卡斯蒂廖內像》和描繪一位女郎的《披紗女子像》。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繪畫《基督變容》,最後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
影響
拉斐爾的古典西洋繪畫對後世畫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代表作《雅典學院》是裝飾在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到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而他的建築風格在《雅典學院》中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另外,拉斐爾的「秀美」畫風,人物清秀,場景祥和,加上他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作品
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La scuola di Atene),一譯《雅典學派》,是拉斐爾創作的一幅壁畫,現存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拉斐爾畫室中。 這是教宗命拉斐爾畫的畫。在透視點的二人分別為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人群後、左、右兩邊牆壁上的是阿波羅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眾人包括哲學、詩歌、音樂、神學等學者,都是教王喜歡的範籌。更加以哲學的殿堂來代表教宗家。 在這件作品中,讓每個哲學家都顯現「個人靈魂」的企圖,用以區別個體之間不同的關係,並將他們連接在形式上的韻律中,處理人與背景相互關係接近列奧納多•達•文西的做法;但整體構圖中出現古典樣式大廳-超高圓頂、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響,預言它未來是放置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樣。乃透視學的高峰,承襲前人的精華而成。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同個空間,古希臘、古羅馬和作者所在時代意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身篤信人類智慧和諧,並讚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結晶。 雅典學院」這幅畫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個空間,古希臘羅馬和當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這麼多哲學家集中於一畫面,拉斐爾很聰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法繪畫出來。 《雅典學院》整個背景和構圖,如同舞台空間一樣,觀眾面對這幅畫就如同親臨劇場一般,採透視法以二度空間呈現三度空間的縱深。拉斐爾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變成劇中人物,(他把柏拉圖繪成達文西的臉,表達對達文西的敬重)以他二人為中心,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彷彿正在「表演」一齣古希臘思想史,唯心和唯物之爭。
聖母子
1504 - 05年
板面油畫
58 x 43釐米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畫中右邊的幾簇矮樹叢,把我們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這使我們想到年輕的母親與她的嬰兒屬於宗教的世界。母親與孩子頭上環繞的兩道光環,是他們聖潔的標誌。拉斐爾無需用這種標誌來展現他所要表達的東西。他把年輕的母親繪得那樣甜蜜,夢幻般的臉畫得如此溫柔,當我們看著她時,我們想到的只能是聖母。 她那雙大大的眼睛根本沒看任何東西,因為它們追隨著她的思緒。她正在沉思,似乎沒有注意到嬰兒耶穌把他的小腳放在她那只擱在膝蓋的手上。 她的另一隻手抱著嬰兒。當我們把她的雙手與臉放在一起理解的時候,我們感到她似乎已經忘記了嬰兒的存在,她在想著耶穌與他的未來前程。 與他的母親相比,小耶穌畫得比他那個年齡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爾創作這個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確立了耶穌在畫中的重要位置。 看聖母臉,我們可 以發現,她與希臘傑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創作的維納斯頭像有著驚人的相似,這是因為,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藝術家,他一直在對古代藝術進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爾把聖母的臉畫得更加溫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態畫得更精緻、更柔和,賦予了一件古代異教徒的藝術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義。 拉斐爾賦予了古代美新的生命。在他的畫中,古代藝術獲得了再生,並發展成一種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爾的成就,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最高水準。 拉斐爾,他為我們創造了女性美的典範,以至這種典範到今天仍是後輩們難以企及的;只有一個拉斐爾,他使聖母真正回到了人間,成為我們理想中柔美的化身。
草地上的聖母
1505年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拉斐爾用是俗話的描寫方法來處理聖母子這類老的宗教題材。它以現實生活中母親和兒童形象為模特兒,並把聖母瑪利亞和聖子耶穌加以理想化,從而體顯了人們良好的願望。他筆下的聖母不再是中世紀幽靈般的偶像了,而是活生生的、端莊、健康、溫柔、秀麗、心靈純潔、洋溢著歡樂和幸福的人間母親形象。
在聖母身後是優美的田園風景,有兩個天真爛漫的胖娃娃,一個是耶穌,另一個是施洗約翰,在她的膝下嬉戲玩耍,沒有絲毫神秘色彩和禁欲主義氣味。
拉斐爾的作品富有詩意,人物形象表情豐富,栩栩如生,構圖簡潔明快。拉斐爾塑造的優美聖母形象一直受到人們喜愛,認為他描繪了典型的女性美。至今,義大利婦女還以他的聖母形象作為衡量女性美的標準。她們說,只有長的像拉斐爾所畫的聖母那樣,才能算是美貌的女子。
拉斐爾的聖母相不過是作者借瑪利亞之名來歌頌普通女性之美,這充份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人文主義思想。普列漢諾夫在他的「沒有地址的信」中指出:「拉斐爾的聖母像是世俗的理想戰勝基督教的修到院理想的最突出藝術表現之一。」文藝復興時期有許多藝術大師都塑造過聖母像,但沒有一個達到了拉斐爾那樣的高度。
披紗巾的女子
《披紗巾的少女》又名唐娜•維拉塔,據說是拉斐爾的情人芙納蕾娜的肖像,在這位女子肖像中,畫家不僅描繪了她的美麗和多情,更是運用了一種極為豐富的 色彩語言,把芙納蕾娜的面孔和袒露的酥胸描繪得十分細膩,華貴的衣裙上,繁複精緻的褶紋與單純的披紗形成對比,更加襯托出肉體的溫柔與魅力。銀灰色調的衣 裙與白皙肌膚的色彩交相輝映,使畫面產生了一種純潔的主旋律。
參考網頁︰
- http://tw.myblog.yahoo.com/jw!2mOpPSWeGQHIT9pS.wzOSw--/article?mid=3527
-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8B%89%E6%96%90%E5%B0%94%C2%B7%E5%9C%A3%E9%BD%90%E5%A5%A5
|